2007年1月3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道一声谢谢咋就那么难
黄连

  “感恩的心,感谢有你,伴我一生,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;感恩的心,感谢命运,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。”这首广为流传的歌,唱出了感恩是美好生命的精神滋养:只有学会感恩,才能“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”。
  “滴水之恩,当涌泉相报”、“一饭之恩,当永世不忘”。感恩,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优良传统。然而,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得感恩,甚至还有不屑于感恩的。这确实与我们民族的核心价值格格不入。
  前一晌,有影星孙俪“气愤”于被资助对象不懂情义而停止资助的报道;最近,《浙江法制报》(12月27日)也报道了类似令人寒心的事件。绍兴的一对好心夫妇主动资助了一名贫困学生,每年出资几千元供她学习和生活。可5年来,那学生除了第一次收到钱后寄来一张贺卡、说了声“谢谢”外,便“杳无音讯”了。有一次,因为钱寄迟了几天,那学生竟打电话来“兴师问罪”。这令好心人一阵心寒:“我要求不高,只想听到她跟我说一声‘谢谢’,这也那么难吗?”
  为什么一个无私资助别人的人,想得到最起码的“谢谢”两字而不能?为什么一个受到别人无私资助的人,连说一声最起码的“谢谢”而不肯?
  面对如此不懂感恩,或者说不屑感恩的人,我们确有一种深深的忧虑。
  记得有一句谚语说:“感恩是美德中最微小的,忘恩负义是恶习中最不好的。”感恩,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品德。我们的人生之旅,其实就应该是感恩之旅:父母养育我们,我们感恩他们的含辛茹苦;老师教育我们,我们感恩他们的执手相教;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,祖国对我们有呵护之恩……我们都应该对其抱有感恩的心。所谓“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”,一个人,应该懂得感谢所有关心、帮助过自己的人!
  其实,感恩并不一定要“重金相谢”或“以身相许”,特别是对那些愿意无私地济贫扶困的人来说,你的一封短札、一张贺卡、一个电话、一次拜访、一声“谢谢”、一句祝愿,乃至于一个微笑……都会给资助者以慰藉、以惊喜。
  遗憾的是,有的被资助者,居然“吝啬”到连这样“简单”的感恩都不愿付出。尼采说:“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。”对那些不懂感恩或不屑感恩的人来说,他的灵魂是不健康的。以不健康的灵魂想走出健康的人生,那是不可能的,到头来,想必也没有勇气“做我自己”。而且,这样的人多了,社会也就没有了温暖,没有了希望。
  学会感恩,学会珍惜,才能拥有充满喜悦、幸福和希望的美好人生,我们的社会也才会和谐、温馨!